同賽高速公路扎毛河特大橋全橋合龍
本站青海同仁訊:10月19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由二公司承建的同賽高速公路扎毛河特大橋全橋順利合龍,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全線如期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項目自開工以來,克服高寒、高海拔、生態敏感等多重挑戰,歷時40個月順利完成合龍任務。
同賽公路扎毛河特大橋全橋合龍(唐業堡 攝)
同賽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青海省高速公路網“三縱、四橫、十聯線”中“縱一”張掖至汶川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線路全長204.52公里,采用雙向4車道標準建設,山嶺區設計時速80公里,平原區設計時速100公里,沿線生態環境脆弱,控制性工程點多,施工難度極大。
扎毛河特大橋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平均海拔3100米,大橋全長2.08公里,共計35跨,是典型的高墩大跨橋梁,沿線高山谷深、山體破碎,施工區域通過三江源核心保護區、國家二級保護林地及國家二級水源保護地上游,生態環境脆弱,無便道施工條件,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本次中跨合龍段位于青海省在建高速公路大橋最高墩10號墩之間,墩高151.7米,相當于50層高樓,施工周期長、安全風險高、環保要求嚴、技術難度大。
為確保大橋優質高效建設,該項目團隊持續強化精品工程創建,嚴格落實高風險工序驗收、每日班前教育、帶班值班、安全包保、安全網格化管理、班組標準化建設等制度,對安全質量、施工進度、進場材料等實行全方位精細化管控,同時優化各類資源調配,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了大橋各項節點任務目標。
創新運用液壓爬模技術(高德航 攝)
為解決高寒高海拔及生態敏感區建設的關鍵技術問題,該項目在施工中運用了多項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手段。比如,使用國內最先進的液壓爬模技術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效率提升了1.5倍;運用橋梁墩柱一體化保溫技術,提升混凝土養護質量,將有效施工期延長了3個月。
運用軌道貨運纜車代替施工便道(唐業堡 攝)
扎毛河特大橋10號至18號墩位于山區,這里也是麥秀林場國家森林重點保護區。為保護環境并解決物料設備運輸以及高原高海拔地帶混凝土高揚程遠距離泵送問題,該項目建設完成了全線首個軌道貨運纜車,通過鋪設在斜坡上的軌道運輸系統,讓大型施工設備“坐”上了纜車。依托這項舉措,不僅保障了設備物資的及時供應,還最大程度地保護了沿線生態環境,也為我國高寒高海拔及復雜地形條件下的橋梁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建設期間,該項目還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加強技術攻關,累計獲得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省部級優秀QC成果4項、省部級優秀工法1項,科技創新成果豐碩。該項目被評為青海省公路樣板(標桿)工程、青海省綠色建造3星項目,展現了中鐵十一局在高原復雜環境下的建造實力與創新能力。
建設中的同賽公路(唐業堡 攝)
該項目建成通車后,對加快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加強青海省內各區縣及與周邊各省區的經濟和社會聯系,促進沿線旅游資源開發,改善和保障民生等具有重要意義。(文/唐業堡 鄢昌宇 審核/王佳凱 徐云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