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柜里的牙刷杯
向美鳶
“漢總,你老是吃我的零食,我也要去吃你的!”我笑瞇瞇地說。
“去啊去啊,大家一起分享嘛”他邊吃小面包邊說道,一些面包碎屑伴隨著滿足的笑容從嘴角掉下。
我想用“憨態可掬”來形容他:肚子鼓鼓、臉圓圓,走起路來悠哉游哉,黑黑的肉乎乎的手總是捏著薯片、糖果這些零食,說話也像小朋友一般軟綿綿的。
他就是南珠中城際3標一工區安全總監——陳漢。
有一天,他買了新的水果,我一路“尾隨”到他的辦公室,他樂呵呵地拆著快遞,只是動作慢了些,我在辦公室轉了幾圈也沒有拆完。
“怎么把牙刷杯放這里?”我疑惑地問。透過文件柜的玻璃,一個帶把的透明玻璃杯,有點微微泛黃,杯底重疊著白色的水漬,里面裝著一把嫩綠色的牙刷和一支扭捏的、干癟的牙膏。難道和我一樣是早上起不來嗎?作為起床困難戶的我也曾想過把牙刷放到辦公室,這樣就可以先開完早會再去刷牙了。
雖然透過他黝黑的面龐看不清是否紅了臉頰,但我能感覺到他的害羞,像是被人抓住了把柄似的局促。他小聲地說:“我都沒回去過”。這一句話讓我感到了自己的“格局小了”。我只記得在做地連墻的時候,因為要完成日均六幅的進度,交叉設備很多,那時候他是住在辦公室的,無論深夜還是酷暑,每一幅他都會親自盯著驗收吊裝。我曾經稱他為“為171幅鋼筋籠做體檢的老大哥”。這個事還是我們項目經理李永剛早會上提到的,因為他好幾次睡不著去辦公樓轉悠的時候都看見了,并且發現群里照片上都有他的身影。當時其實也沒有太感觸,畢竟剛來工作不久,認為這點小事我也可以做到。后來隨著工作增多,我越來越佩服他了,工作這么久還能夠保持初心、親力親為,沒有一點懈怠,這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可那時候是夏天,也不會太涼,但現在是剛過完春節,加上項目駐地在海邊,白天晚上風都很大,誰都想裹著棉被躺在床上。他辦公室里的那張沙發不大,得把腿搭在沙發邊上或是蜷起來一點,翻身的時候尤其要注意,稍不小心就掉下來了。
“我不怕,這算啥,現場還有那么多兄弟們呢。”他毫不在意地說。“這算啥”是他的口頭禪,每一次遇到焦頭爛額的小兄弟他都會這樣寬慰他們。我開始在記憶里搜尋,究竟是什么讓一位中年男人夜不歸宿?只能是他最在意的安全吧。
他的在意,有時候會讓人覺得他很“啰嗦”。從初到項目部的那刻起,第一次參加早會,我坐在他的旁邊,看著他粗壯的手用力壓著一本皺巴巴的筆記,像熨燙機一樣賣力熨平上面的灰塵和汗漬。那時候我感覺他像一位老人,兩只手指摩挲著劃過一個個字,明明那文字很短,他卻說了很長很長。這種感覺就像出門前母親的叮囑,即使是一句注意安全,也能轉化成“路上小心”“車上留意”“遇人慎交”……他把每道工序都說得細細的、密密的,害怕孩子聽不進去又怕孩子煩。
生活區巡查時,他推開勞務工宿舍的門,一眼就看見電線上纏著的晾衣繩。“老杜,這違反《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了。”他伸手捏住電線發燙的部位,指腹的老繭蹭過絕緣層上的焦痕,“規范要求臨時用電線路不得懸掛物品,之前就有類似案例,短路燒了配電箱。”
暴雨后的材料倉庫里,他彎腰撥開防雨布,立刻皺起眉頭:“乙炔瓶和氧氣瓶怎么能混放?《溶解乙炔氣瓶安全檢查規程》第五十條明確要求間距不少于5米!”他掀開安全帽擦汗,帽檐下的皮膚曬得黢黑,卻把兩瓶氣體拖到指定區域,用手比劃出安全距離,“看見沒?還要遠離火源10米,這是保命的規矩。”
……
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文件柜玻璃映出牙刷杯的影子,那些杯底的水漬圈圈疊疊,像極了他刻在腦子里的安全規范,在每個日出日落里,泛著不容錯漏的光,折射出和他一樣堅守在艱苦項目的每一個默默付出、兢兢業業的工程人身上平凡而偉大的光芒。
作者單位:城軌公司南珠中城際3標1工區項目部綜合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