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銀杏黃
白宇軒
霜降過后,門前的銀杏樹漸漸由黃綠色過渡為明黃色。工作之余,我總會踱步到樹下,抬頭仰望,屬于我與銀杏樹的回憶被慢慢勾起……
小時候,外公家有一棵老銀杏樹,具體有多老,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每年夏末綠油油的樹葉旁會掛滿一顆顆的白果子,外公說那是銀杏果。初秋的時候,銀杏樹變成了金燦燦的,果子掉下來,院子里彌漫著一股離奇的臭味,那段時間我們小孩子會躲得遠遠的。等果子掉完,外公總是能像變戲法一樣給我們變出許多小哨子,這段時間村里村外便會時常響起若有若無的哨聲,短促、稚嫩又歡快。但外公一直沒告訴我們,口哨是由散發臭味的白果做成的。
高中時,學校后山種了許多銀杏樹,但因為平時去食堂吃飯都是匆匆趕路,沒有機會駐足欣賞。畢業后的那年秋天,一次閑聊之際,老師給我發了后山銀杏的美景,我被圖中的景色所震撼——金燦燦的樹葉灑落一地,陽光不偏不倚地灑落在枝頭、地面,讓人感到心里暖暖的。我心生惋惜,高中三年時間竟然沒有關注到這片銀杏林。老師安慰道:“小白,最美的風景不在過去,也不在將來,而在于現在,人生路上處處都是美景。”
再后來,到江城武漢求學時,聽當地人說,武漢是沒有秋天的,往往是一夜寒風起,大家便從短袖過渡到棉服。但是不知為何,在武漢最后一年的秋天卻還是被我們“抓”到了,教學樓后面的那棵大銀杏樹便是最好的見證。秋風起,樹葉沙沙作響,金黃的葉子像蝴蝶在空中紛紛起舞,我們拾起地上的幾片銀杏葉,制作成精美的書簽,當作彼此分別后的紀念。
如今,項目駐地的院外也佇立著一排銀杏樹。初來時還是一排翠綠,白露過后漸漸變成嫩黃。北方的秋天寒氣逼人,歷經霜降的催打和陽光的滋養,其中一棵銀杏樹已經披上了金黃的外衣,剩余的三五棵也各有各的形態。走到樹下,觸摸樹的表皮,抬頭仰望,樹的枝干向四面八方延伸。
與銀杏樹的緣分持續至今,銀杏樹教給我的道理也讓我終身受益。生當如一棵銀杏,在阻礙中學會包容,在分別時學會成長,不必求同,自有個性;要做一棵銀杏樹,只顧一天一天地長高,去靠近更高的藍天,更廣的四方天地;要像一棵銀杏樹,攢夠一樹的綠葉,歸來半生,將葉子染成金黃,盡數灑向人間。
作者單位:三公司北京地鐵項目群